提示:本篇夜话中并不含任何剧透。
11月眼看过了一半。对于玩家来说,这个月大作不少。有我已经通关的,有我没通关的,还有我压根没打算立刻玩的。触乐其他老师和我也差不多,都在“肝”着自己感兴趣的游戏。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各“肝”各的,因为喜欢的游戏类型不一样,虽然没法互相帮助,但至少不会互相影响。而这个情况最近发生了一点儿变化——出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家或多或少都在送着快递。这时候,先送和后送就有了信息量的差别。
前几天,牛旭老师在触乐办公室的PS4上打开了《死亡搁浅》。身为一个FPS爱好者,他迅速沉浸到了这个靠双腿(至少游戏开局时如此)的送快递游戏之中,并在游戏初期频繁的播片中迅速找到了几个关键点。
“弩哥肚子上的伤疤是怎么回事?”
“BB是活着还是死了?”
“总统和她女儿是长得一模一样吗?”
“麦叔和弩哥是什么关系?”
一系列问题如子弹一般向我袭来。由于提前通关过一遍,这些我都知道。唯一的问题是我足够了解我的同事——牛老师不仅是触乐FPS第一人、全甲格斗勇士、外卖终结者、越野冠军、通勤时长纪录保持者,还是一个“彻底拒绝剧透”的人。每当我们讨论起一个他没玩过的游戏而又涉及到了核心剧情,他就会像被什么东西烫到一样,迅速戴上耳机并开启最大音量,企图从物理上隔绝自己被剧透的可能。
在牛老师的求知欲和“反剧透”之间,我还是选择了后者。当他兴高采烈地向我提问,我唯一的回答只是:“这里涉及严重剧透,您确定现在就想知道吗?”听到这句话,他的表情与硬着头皮去玩充满了Jump Scare的恐怖游戏时有点儿像,但我确实也没法说得更多了。
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除了“不要给牛老师剧透”之外,还有凸显我的善良——在我把《女神异闻录5》借给熊宇老师那天,祝佳音老师恰巧看见,于是他轻描淡写地对熊老师说:“你知道Boss就是那谁吗?你知道可以利用下雨天和花粉症刷等级吗?”熊老师差点儿被打得倒地不起。
大多数人都知道,能否接受剧透是件很私人的事,也都懂得不要在不愿被剧透的人面前嘴欠的道理。但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没法用道理解释,除了一小部分生性就很欠的人之外,有些时候,剧透和被剧透都不是故意的,你也知道这一点,但那种感觉还是不舒服。
用我自己举例的话,我不介意剧透,但前提是我自己主动提问或者主动去看。假如有个人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给我一番剧透的话,我就算不发火,肯定也要说点儿怪话。关于这一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有朋友转给我一条“推荐好看爽片”的微博,我看了开头乃至中段都没什么,没想到后半段把《疯狂的麦克斯4》剧情完整讲了一遍——当时我还没看那部电影,本来还有点兴趣,看完那条微博之后,就彻彻底底不想看了。
二是《尼尔:机械纪元》发售不久,社交媒体上就流传着一篇“我玩一个小蜜蜂游戏玩到泪流满面”的文章。这标题其实已经有点不妙,点进去一看,果然真情实感地把E结局透了个遍。尽管当时我已经通关,仍不免代入了一下还没通关的人,结论就是,要么作者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通关的人,要么就是觉得在开头写上“剧透”二字会让自己丧失一些重要的东西……
但与此同时,假如任何时候都以不能剧透为标准,那又会显得过于苛刻,比如此前就讨论过不少的“正常评论剧情与剧透矛不矛盾”和“游戏发售多长时间可以不算剧透”。如今这些大多也有了些约定俗成的习惯,游戏玩家扎堆的地方一般不会触雷。
当然,还有些剧透完全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之前在夜话里也提过一次:与朋友一起去唱K,KTV用盗版MV作视频,险些害她在一首歌的时间里就被剧透重要情节。这大概就属于人力不可抗拒的范畴了吧。
不论是剧透还是被剧透,故意还是不小心,都很难完全避免。说到底,大概也只有“别太认真”。正如那个大多数人都懂的道理——能否接受剧透是件很私人的事情,不要在不愿被剧透的人面前嘴欠。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可以了。
登录触乐账号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没有账号请注册
绑定手机号
根据相关规定,无法对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请尽快绑定手机号完成认证。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