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希望这些父母的行为不要给孩子留下伤害。”
近几天来,一个日本父亲的行为在社交平台引发了大量争议。
事件的起因是一篇题为“我砸了3台任天堂Switch。※有图有真相”的博客文章。作者的名字叫七里信一。他在文章中写到,自己被上小学的儿子欺骗,为了惩罚他们,他摔坏了3台任天堂Switch,其中一台还是儿子朋友的。
这篇文章原本发表于2018年12月,但当时几乎没什么人注意到这个不太畅销的作家的博客。直到前不久,此文被推特网友们以“糟糕的家长”“失败的教育”为理由大量转发,他的所作所为才广为人知,并引起热议。
在2018年12月的文章中,七里信一描述了“怒砸3台Swtich”事件的前因后果:
七里的两个孩子正在上小学,平时家里不许玩游戏,2台游戏机都锁在保险柜里。但他发现,孩子们早上还是起不来床,瞌睡连连。他问孩子们是怎么一回事,孩子却不愿意正面回答,要么抱怨,要么顶嘴。
父亲搜查了孩子们的房间,赫然发现多了一台Switch。仔细盘问之下,才知道这台Switch是孩子向朋友借的。他们用朋友的Switch和保险柜里的掉了包,每天晚上都玩游戏到深夜。
七里还发现,这种事并非一次两次。孩子为了玩游戏,找过保险柜钥匙,玩过之后不把Switch放回原处,最终发展成了偷梁换柱,欺骗家长。
为了教育孩子,他决定把3台Switch全砸坏。哪怕孩子哭着说不要弄坏朋友的机器,他也照砸不误。砸了之后,他打电话给那个朋友的家长,赔了一台新Switch。但也表示,这是为了让孩子的朋友知道他们家平时不许玩游戏,借给他们游戏机,也是“同罪”。
七里把这件事总结为“家长不该惯着孩子”——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一旦被惯着,就会得寸进尺。定下的规矩一定要遵守,不然就会像他的两个孩子一样,不拿规矩当回事。通过这件事,他认为自己以前“太惯孩子了”,需要反省。
文章最后,他还一本正经地向读者介绍起了“骂孩子小窍门”:父母双方不能同时骂孩子;父亲骂儿子,母亲骂女儿;骂孩子别超过5分钟;骂孩子要告诉孩子理由;第二天还要接着骂。
七里信一真诚地推荐:“您也可以试试这么做,效果很好哟!”
——有多少家长会学着这样骂孩子还不好说,但起码在写下这些“小窍门”时,七里信一对自己的育儿经应该是相当自信的。然而他没想到的是,时隔一年后被网友翻旧账,迎面而来的不是认可,而是批评。
不少玩家在少年时代都有和父母“斗智斗勇”的经历,为了偷着玩游戏,家长不让干的事儿,排除万难也要干,撒谎、掩饰、瞒天过海更是家常便饭。事后回想起来,撒谎、顶嘴、不守规则固然不能理直气壮,家长们出于担心孩子健康、学习成绩、性格发展而教育孩子,也是情有可原。
然而,一旦其中涉及到暴力与伤害,就要另当别论了。
也就是说,从七里信一砸坏Switch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注定——至少在旁人眼里——是个失败的父亲。
一年后,某位网友把他的文章截图发上推特,一场源于“老父亲怒砸Switch”的讨论就此展开。
日本网友在这件事情上还是有先进性的。很多人对他的两个孩子表示担忧:借来朋友的Switch却被父亲弄坏,很可能不仅丢了这个朋友,在学校里还会被欺负,至少是疏远——“他爸爸会砸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跟这样的人交朋友!”
一位网友回忆起了当年父母把他的GameBoy扔进浴缸时的场景。“我一辈子也不会原谅。这样的父母给孩子造成了无数创伤,孩子会恨他们一辈子。”
还有玩家指出,想要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有很多方法比“砸游戏机”有效得多——就Switch而言,“监护人模式”就是个不错的方法。家长们可以用手机App设置Switch游戏时间,超时后机器会自动进入休眠模式,只有输入密码才能继续玩。家长还能从App里看到孩子什么时候尝试解锁但没有成功。
相应地,“砸坏Switch”对孩子朋友的伤害,也远不止赔一台新机那么简单。由于Switch游戏存档都存储在机器中,机器坏了,存档也泡汤。对于玩家来说,一份满含回忆的存档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
另一些人质疑这条消息本身的真实性。“真的有小学生会把Switch借给朋友做这种事?他自己不玩吗?”鉴于文章作者七里信一本身是位作家,号称自己“25年间跳槽40次,年收入1亿日元”,网友们怀疑这件事只是他又一次钓鱼炒作,毕竟原文中只贴了一张照片,谁也没法证明里面那3台Switch到底是哪里来的。
更多的人——不论他们玩不玩游戏——把重点放在了七里信一本人的教育方法上。一些言辞激烈的评论认为七里“没有任何常识,不光是父母,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如果将来有一天,你的孩子毁了你喜欢的东西,还指责是你的错,你不能反驳,因为你就是这么教育他们的。”
事实上,这也是七里信一在一年后广受批评的最直接原因。在社交平台的转发评论中,他成了一个“毒亲”的典型例子。
日语“毒親”(どくおや)源于英语中的“toxic parents”,这个由英国学者苏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在1989年创造出的短语,指的是那些会对孩子产生恶劣影响,主宰孩子的生活,对孩子造成伤害的父母。2008年之后,“毒亲”在日本社会逐渐成为热词,许多书籍、漫画、电视节目中都出现了对此类亲子关系的讨论。
无独有偶,在中国,“父母皆祸害”豆瓣小组成立于2008年1月18日。2017年6月,小组被雪藏,但由此引发的议论,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和伤害,未成年人保护等等,一直持续至今。
“毒亲”或“父母皆祸害”某种程度上是对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总是为孩子着想”的反驳。与专业研究中的概念不同,很多时候人们提起“毒亲”或“父母皆祸害”,不是因为这些家长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直接损害,而是他们表现出了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物化孩子,控制孩子,不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认为暴力管教对孩子有效,等等。
表面上看,七里信一还不到“罪无可恕”的地步,家长有理由教育说谎的孩子,而且他也没有因为孩子“沉迷游戏”就把他们送去什么网瘾中心。然而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他既然能因为偷玩游戏就用砸机器来“惩罚”孩子,受其影响,孩子们也会潜移默化地认为,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报复”别人——包括但不限于他们的家人、朋友和孩子。这不仅是创伤,同时还是隐患。
“你不是因为孩子不守规矩才砸游戏机,只是因为不能接受被比你弱的孩子欺骗而已。”一位网友认为,父亲的愤怒也有可能源于自己在家里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无独有偶,因为砸了孩子的游戏机而被网友称为“毒亲”的家长不止七里信一一个。2015年,小提琴家高岛千子因为孩子不听话玩游戏,砸了孩子的3DS,还把图片发上推特,同样遭到了大量指责。
很难说,东亚国家的这种教育方式会在多大程度上给孩子造成影响,又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改变。但至少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正在逐渐趋于人格平等——虽然这个过程很慢,但是从好的一方面讲,距离大家认为“打是亲骂是爱”为世间真理,也不过过去了30年左右的时间,路还长,但至少我们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12月16日,七里信一更新了一篇道歉文章。他表示,自己对一年前发生的事相当后悔,并向关注此事的网友们道歉。
他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们,问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如何。
根据他的描述,孩子们的回答是“我们自己的错误是60%,爸爸的错误是40%”,他向孩子们道了歉,孩子们也向他道歉。
尽管他们家现在仍然只能在星期日玩游戏,但孩子们目前正在兴高采烈地玩《堡垒之夜》,和那位被砸了Switch的朋友关系也保持得不错,并没有因此而疏远。
最后,他写道:“孩子如何成长,要等到10年、20年后才有答案。Switch事件产生了负面影响,但由于这次的争议,我觉得事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今后我对待孩子不会再这么感情用事了。”
从态度上看,这位父亲还是比较诚恳的。孩子们似乎也没把这件事看得特别严重。但是,或许正如七里信一所说,“孩子的成长要等到10年、20年后才有答案”,实际上,这个时间很可能会更长。
不论是孩子真的原谅了父亲,还是像评论中人们担心的那样,他们只是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怨恨藏得更深,要等到成年之后才会通过更激烈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许连父亲和孩子自己也不明白。
“我们只是希望这些父母的行为不要给孩子留下伤害。”一位网友在评论中说。
登录触乐账号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没有账号请注册
绑定手机号
根据相关规定,无法对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请尽快绑定手机号完成认证。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