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都是套路

看到每一件事儿都要想想它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目的,然后再考虑应该怎样评论,这确实是一种理性,但有些时候也挺没劲的。

编辑陈静2018年08月14日 17时52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请不要出于好奇而尝试图片中的任何行为(图/小罗)

动画

近日,美国电影发行商GKIDS和Fathom Events联合举办了一项活动:为纪念已故日本动画监督今敏的代表作《Perfect Blue》在美国上映20周年,全美500家电影院将于9月6日、9月10日再次放映这部作品。

我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再安利一次《Perfect Blue》

《Perfect Blue》是今敏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首次担任监督的动画作品,1997年7月至1998年2月在日本上映。与此同时,影片也在欧洲、美国等地上映,并在各大电影节上斩获奖项。但由于分级问题,它当时并不能大规模与观众见面,美国更是仅有一家电影院上映,在4个月里获得了不到10万美元的票房。

《Perfect Blue》讲述了少女偶像雾越未麻为了转型成女演员,接下了不少大尺度的演出,在人气上升的同时也让许多原本的偶像粉丝不满,部分过激粉丝甚至威胁到了她的人身安全。她身边的工作人员陆续被杀。面临寻找凶手、个人转型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未麻的状态也逐渐接近崩溃。

出于篇幅原因,我在夜话中很难展开对《Perfect Blue》的详细介绍,更别提它背后的隐喻和象征问题了。不过网络上对于《Perfect Blue》和今敏监督的分析文章也有不少,电影、文学、绘画、心理等方面都有涉及,无论看没看过这部作品,都可以找来读一读。

《Perfect Blue》还影响了许多电影作品,如2000年由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导演的《梦之安魂曲》中,就有很直接的致敬镜头(左:《Perfect Blue》,右:《梦之安魂曲》)

《Perfect Blue》与《黑天鹅》的镜头对比

如今看来,《Perfect Blue》更像是一个黑色寓言。它在1997年所预言的许多东西,今敏本人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却成了当下我们随处可见,甚至经常被困扰的问题。

无论是“少女偶像”“御宅粉丝”“跟踪狂”还是“人设经营”“网络暴力”“心理异化”,这些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网络并未全面普及而暴露得不甚明显的元素,现在我们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已经司空见惯。而那个时代对于“偶像化”的剖析和反思,也远远不是当下舆论大谈“偶像经济学”、通过媒体宣传建立起虚假的人设、将偶像与粉丝的关系直接折射为商业价值的做法可比的。

如今的“偶像”与“粉圈文化”有时确实令人心累,尤其是那种浓浓的套路感,尽管都是老手段,却也能让人前仆后继地投入其中。很难说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但当你对这些感到厌烦的时候,也可以来看看这部20年前的《Perfect Blue》。

咖啡

看过此前几篇夜话或者关注祝佳音老师微博的朋友们应该对触乐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有印象:一是祝佳音老师最近迷上了在某多多购入各种商品,包括但不限于会走动并高唱“我们不一样”“爷爷Grandfather,奶奶Grandmother”的机器人、带录音功能的大喇叭、36合一自动念佛机,等等;二是公司楼下某家新开的咖啡店,此店的咖啡被祝老师形容为“阳光下暴晒了很多天的池塘,又好像放了3年的水缸里的雨水”,这两个比喻的精准程度,简直令人怀疑祝老师是否亲自品尝过它们,相应地,“喝这家店的咖啡”成了触乐内部不成文的惩罚措施,即使是最坚定的拖延症患者也很难抵御一杯焦糖冰美式的袭击。

除了一言难尽的瑞×咖啡之外,最近还有一则与咖啡相关的消息,让我觉得有点儿意思。

8月12日,歌手、主持人戴军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布了一条《请用一杯咖啡的时光,来喘息一下》的文章。文章内容与当下常见的“鸡汤文”差别不大,大致讲述了他在日本一家咖啡店的消费体验,这家咖啡店“堂食需要拿号”,“只能消费一小时”,还有“与游戏角色相对应的甜品”,吃完之后,他的感想是“咖啡馆应该是你忙碌过后的一个驿站”,“我们过得太紧张,脚步走得太快,影子都跟不上了”。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中段就已经能够猜出真相了——戴军老师是误打误撞走进了一家与游戏联动的主题咖啡店,从文章中的图片看来,是《碧蓝幻想》。

戴军老师文章中的《碧蓝幻想》主题咖啡店

戴军这篇文章毫不意外地被《碧蓝幻想》玩家友善或不那么友善地嘲讽了一通——从好的角度来看,至少戴老师对游戏的态度是很平和的,虽然他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游戏,但仍然“觉得蛮有趣”,评价也多为善意;而从不那么好的角度来看,戴老师明明是想强调“日本咖啡店的美妙文化”和“咖啡对你我的意义”,却偏偏选错了例子,将主题咖啡厅的小众规范误认为普遍现象,并且写成一篇鸡汤文,未免有些不伦不类。

就像一个人想要证明猪肉有多好吃,却用牛肉举例一样,更何况这个牛肉还未必真的好吃——去过此类咖啡店的朋友们应该了解,这类店里无论是食物还是饮料,大部分都是走个形式,味道不敢恭维,如戴老师文中所说“味道在水准之上”,就更加不可能了。

排号、限时、限定周边,“主题咖啡店”的许多规则其实不适用于主流消费者

说实话,我可以理解玩家们(并不完全是《碧蓝幻想》玩家)觉得戴军老师的文章很可笑,但又觉得那些夸张的嘲讽不太必要。长久以来,亚文化小团体对于内部守则的坚持和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对立一直是个老话题,小团体内部的人如何通过“坚守阵地”建立存在感和荣誉感,与主流文化交流时的夸张表现,或者被主流文化侵袭时的无奈,不少人也亲身经历过。假如真的有人就此展开研究,估计写出来的论文不会比《战争与和平》短。只不过老话题之所以是老话题,也是因为它至今也没讨论出什么明确的结果,最终往往会归于“大家在网上发表意见的时候要善良”一类的和稀泥说法,未免让人觉得有些没劲。

不过仔细想想,公众号(或曰“营销号”)写起文章来自然不是没有套路的。我随手查了一下,戴军作为某外送咖啡品牌的投资人之一,为咖啡乃至“咖啡文化”做宣传也无可厚非。《碧蓝幻想》的意外出镜,应该只是个巧合,毕竟这个咖啡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不大可能是《碧蓝幻想》的玩家们。

顺带一提,有一些朋友透露,这家外送咖啡的味道比触乐楼下的瑞×咖啡还不如,但那已经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游戏

昨天到今天,国内游戏行业大大小小的事儿必然不少,但大家最关注的,肯定是“那一个”。有读者问我们“触乐为什么不说一下这件事儿”。我个人觉得,其实没什么可说的。

厂商、玩家和媒体对此事的猜测太多,各方面都迫切地想找到一个目标甩锅。但既然大家都知道是甩锅了,又何必再说什么呢?

不论如何,单就结果而论,我觉得WeGame版《怪物猎人:世界》就此退场的可能性非常之高,几可肯定。而与登场时的轰动效应相同,它这种独具特色的退场方式对国内游戏行业的影响,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还要更大一些。

1

编辑 陈静

chenjing@chuapp.com

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决斗者

查看更多陈静的文章
登录注册后写下你的评论

绑定手机号

根据相关规定,无法对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请尽快绑定手机号完成认证。

按热门按时间

共有4条评论

关闭窗口